内容详情

介入新时代 | 心血管内科医生的“第三只眼”!我院开展首例血管内超声

近日,通用环球中铁西安医院心血管病院一病区主任何丽团队顺利完成首例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标志着我院成功突破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检查的壁垒,迈进了冠心病精准介入诊疗新时代。


患者情况


患者王某,中年女性,日前出现明显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发作时复查心电图,提示前壁T波倒置。


何丽考虑王某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7-8段呈弥漫性病变,狭窄约50%-70%,为临界病变。


图片1(1).png


何丽决定对病变部位实施血管内超声检查术,检查过程中发现,王某血管病变处多为负性重构所致,且血管斑块负荷64%,管腔面积3.74m暂无需介入治疗,大大减轻了王某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微信图片_20240221092829.png
















何丽介绍,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持续发展,介入治疗往往涉及到更复杂的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难度不断增大,在腔内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贸然进行介入干预,不但可能引起并发症,同时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因此,明确冠脉内情况非常重要,而血管内超声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小科普

什么是血管内超声(IVUS)?

血管内超声(IVUS)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通过声波扫描和反射,从而提供在体血管腔内影像,能清晰显示管壁结构的厚度、管腔大小和形状等,精确地测量血管腔径及截面积,甚至可以辨认钙化、纤维化和脂质池等病变,发现冠脉造影不能显示的血管早期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有什么优势?

传统的冠脉造影,只能显示管腔的情况,宛如盲人摸象,呈现病变并不清晰明了。相比之下,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是将发丝般粗细的超声探头,精准送入冠心病患者的靶血管内,在血管腔内进行360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扫描。通过电子显示屏,清晰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的结构和病变情况,构造一个立体的心脏冠状动脉地图,指导确立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可在支架植入后再次观察指导支架植入的“精修微调”,减少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专家简介



图片

何丽

心血管病院副院长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学历,通用环球中铁西安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房颤中心主任,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师从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职利琴教授,曾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进修学习一年,跟随冠心病介入领域大咖李成祥教授学习介入诊疗技术。


从事心律失常、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疾病、心肌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20余年,对常见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危重症抢救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起搏器植入术,发表SCI文章1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